台湾七千亿元公共建设
陈水扁公布将在未来三年半内,完成台湾九二一震灾的重建区重建工作,行政院院长张俊雄日前也表示,政府今年将投入七千亿元推动公共建设以扩大内需,使得沉寂已久的台湾建筑业、下游建筑材料厂商,感受到久旱逢甘霖的利多效应,业者希望政府加速推动重建工作的效率,带动内需产业的潜在商机;然而,建筑材料厂商也担心上游营建业景气萧条已久,倒帐风潮连连,这波利多效应,恐怕来不及纾解农历年关前建筑材料厂商资金吃紧这一关了。
政府近日来公布营建业重大的利多,目标在今年内投入七千亿元的经费,推动公共建设,建筑厂大多额手称庆,但是建筑材料厂商却觉得这是迟来的利多,恐怕有些厂商已经撑不过今年的年关。
太平洋建设集团表示,行政院主计处和三大民间经济研究机构都猜测,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不到6%,政府要提振景气,惟有靠大量投入公共建设、带动公共和民间投资,才能扩大内需、刺激景气。
不过在目前行政院希望今年投入的七千亿元中,其中2001年的资本支出五千亿元、以及2000年尚未执行发包的重大公共建设,例如高雄捷运BOT等一千八百五十亿元,这些工程都可望为今年建筑厂景气,注入一股生气。
此外,包括大陆、太设、国产、中工、新建、德宝、达欣工、工信等营建业,都可望是政府加速推动公共工程的直接受惠者,其中大陆工程、工信工程向来以承揽公共工程为主,近年来也参与承揽灾后重建的建筑工程,对于今年建筑厂景气,普遍认为至少会比去年好。
然而,有些建筑厂、下游的建筑材料厂商表示,现阶段在营建相关产业进入收缩期、衰退期之际,不少厂商已丧失市场竞争力,因此此一迟来的利多,恐怕是口惠而实不至,主要是担心七千亿元的工程量是「僧多粥少」,在时机上也有远水救不了近火之虞。
尚禹营造董事长胡伟良指出,目前台湾大大小小的建筑厂,多达一万多家,光是加入台湾区建筑公会成为会员的公司,就登记有一万三千九百卅八家,即使今年有七千亿元的工程释出,业者首先是担心政府究竟有没有预算,其次则担心大型甲级建筑厂早已取得竞争优势,剩下来的工程也沦不到乙丙级的建筑厂了;除非地方上小型工程,才可能轮得到丙级建筑厂来承揽,因此中小型建筑厂商应该组成「建筑产业改革策进会」,寻求立足自保的生存策略。
台湾区建筑材料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王荣吉则表示,建筑材料业全力支持政府大力推动内需产业、公共建设,以刺激景气维持不衰,未来建筑材料业在民间建筑业投资兴建住宅的数量将持续萎缩之际,只能寄望政府推动公共建设来扩张景气,包括重建区的灾后重建工程、高铁BOT、高雄捷运BOT、眷村改建等,更应提高发包和执行的效率。
王荣吉也强调,建筑材料厂在景气的考验下,有些恐怕因上游建筑厂积欠货款、面临财务压力而背负倒帐风险,农历年关之前,业界普遍财务都很紧,因此眼前的燃眉之急,政策利多已来不及解决。
此外,台湾区建筑材料公会也建议政府发包公共建设时,应尽量采用台产建筑材料,不能以非凡规格或尺寸、为进口建筑材料进行「绑标」之实,否则建筑材料厂商还是无法受惠。
上一篇:国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下一篇:石家庄市规定节水器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