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建筑陶瓷行业八热点
站在新年开始的时空带上,回望2006年的建陶行业,五光十色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可以用八个关键词勾勒出建陶行业整个2006年的脉络走向。
热点一:异地扩张
2006年3月,鹰牌陶瓷年产值超过3亿人民币的河源生产基地正式点火投产,从而吹响了佛山陶瓷以大型企业领衔、中型企业跟进的异地扩张的号角。随后,新中源集团湖南衡阳投资项目签约完成,总投资6亿元。新明珠集团更是投资10亿元兴建高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佛山另30余家大中型陶瓷企业新一轮外建生产线规划也正处于紧锣密鼓地谋划和实施中。因为是扩张而不是外迁,所以佛山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内专家对此较多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陶企向低成本地区扩张,既节省了经营成本,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会进一步扩大佛山陶瓷的区域影响力。
热点二:招商引资
作为含金量极高的区域品牌,“佛山陶瓷”引得各地政府竞折腰。伴随着佛山陶企争先恐后“走出去”的是,今年外地招商团的蜂拥而至,这些招商团在佛山八仙过海,各施招术,以图在产业转移中成为佛山陶瓷企业的首选之地,从而构成了2006年陶业的一道风景线。据了解2006年3月至10月期间,仅四川省就有8个县常驻佛山奔走招商。
热点三:营销之战
对于陶企而言,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越来越像是一场商机无限的“豪门夜宴”。较上届世界杯仅两家陶企涉入而言,此次参与世界杯营销的陶企不但数量大增,而且在推广力度、推广形式上都远超往年。有企业更是以央视为主投放的广告额高达千万元;有的则借力央视一套世界杯《午间战报》栏目进行高空广告轰炸;大品牌则着眼终端,巧借世界杯之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视界杯”运动;煞费苦心的企业还举办了幸运消费者“世界杯文化之旅”活动等。从四年前的冷眼旁观到四年后的积极参与,从紧跟央视到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与差异化,无不显示了陶瓷企业营销方面的日渐激烈。
热点四:中国名牌
中国名牌是稀缺资源,“名牌”于陶企而言,不仅意味着知名度的极大提升,同时带来的是政府的巨额奖金、出口免检和迅速扩展的市场份额,利益的驱使让今年广东地区陶瓷行业的中国名牌申报变了味,不少申报企业为跳“龙门”而对数字进行疯狂注水,以至2006年的建陶评选被“名推委”叫停,原来已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品牌有效期顺延一年,而受秧及的福建陶企则开始叫屈:“本来是极有可能斩获几个‘中国名牌’的。”
热点五: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