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omain(Zuid.cn) is for Sale:
当前位置:最大建筑 > 建筑材料 > 2006年建筑陶瓷行业八热点

2006年建筑陶瓷行业八热点

2006年夏季,比炎热的天气还火热的是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选址之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于7月20日筹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馆址定在广东东莞。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争议。一方认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理应建在占全国建陶产量六成以上的佛山才明正言顺,另一方则认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是公益的事业,既然是公共的文化载体,谁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关心丰富支持它,建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正代表建陶行业。应该说本次争论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像一面镜子映现出大家都在关心和支持中国建陶行业的发展,而这正是行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石。

热点六:禁煤

2006年8月通过专家审定的《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让业界一片哗然,让陶瓷企业发现,禅城区越来越“居不易”了。该规划要求,从2007年起,禅城区陶瓷企业禁止使用煤燃料,包括水煤浆、水煤气等。环保部门制定此规划事出有因,在油价持续飙升的压力下,禅城区一些陶企为节约成本开始效仿周边环保宽松的产区,纷纷上马便宜的水煤气和水煤浆。而随之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则让政府部门深感不安,于是有了此项规划。到2006年年末,全国各个省市也对该地区的陶瓷企业下文规定“煤改气”。虽然鉴于生产的实际状况,能否实施尚未可知,但政府对陶企污染整治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则是不争的事实。

热点七:出口退税

长期悬而未决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终在2006年9月15日尘埃落定,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陶瓷的出口退税率由13%骤降至8%。长期以来,在出口补贴等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虽连创新高,但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浪费了资源,养活了一大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海外低价无序竞争还连带引发了多国反倾销诉讼。而此次出口退税下调目的正是在于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逼迫陶瓷这类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核心竞争力,用品牌战略实现出口的跨越式发展。

热点八:环境标志认证

2006年9月17日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07中国家装六大热点世界建材首强看好中国市场   下一篇:2006年四大陶瓷产区发展态势回顾
好东西怎可一人独享? 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