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omain(Zuid.cn) is for Sale:
当前位置:最大建筑 > 建筑材料 > 2006年建筑陶瓷行业八热点

2006年建筑陶瓷行业八热点

,由国家环保总局制订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陶瓷砖》、《卫生陶瓷》标准隆重颁布。我国建卫陶行业首批18家企业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至此,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环保方面有了行业标准。环境标志认证谋求的是“多方共赢”:于消费者而言,多了一项选购的依据,可以保证其放心使用;于企业而言,不光可以进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的优先选用范围,同时可以获得出口的绿色通道,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于政府而言,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观点 建陶业的2006年的确不是一个安分的年头。企业不仅忙着要扩充自己的实力与“地盘”,巩固自己的市场和地位,还要想尽办法的抢占更多的市场。着实已经够分神的了,但是由于各种原材料的短缺涨价,本来已经飘高的成本,继续上涨。无奈之下,有一小部分企业在利益驱使下,做出了不光彩的事情,好在“名推委”明察秋毫没有让“中国名牌”大打折扣。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对此项事业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仅仅是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选址问题就已经争论不休了。对于政府来讲希望更多的陶瓷企业能在各自所在的地方兴建生产线,这不仅仅能带来可观的“回报”,而且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治安等。对于企业来讲,长期集中的发展,使他们在资源的享用上越来越难以发展,多年的生产已经让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环,只有转移生产线或者外迁才能够解决这活生生的困境。面对2006年一次又一次的能源涨价,企业的尴尬困境也越来越窘迫。企业需要扩张,政府需要招商,不谋而合的让企业与政府走在了一起,但是这个扩张和招商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发展,代价是否大了些?虽然政府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企业“煤改气”,但是已经破环了再治理是不是亡羊补牢为时太晚呢?

而陶瓷业的技术创新,不是说了一天两天。2006年的出口退税下调,也不是空穴来风。小平同志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陶企业不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含量,就等于没有生产力,没有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一直都要靠价格竞争消费群体。没有政府的出口政策支撑,建陶企业叫苦连天,这能怪谁呢?如果政府不做出调整,进口国家也不会让步,反倾销与反反倾销将无休无止,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企业是否也应该从自身开始反思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07中国家装六大热点世界建材首强看好中国市场   下一篇:2006年四大陶瓷产区发展态势回顾
好东西怎可一人独享? 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