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计划”明日现身多伦多
北京的旧城改造已经进行了约20年,可以说至今还没有完全找到一条既保护古建筑,又保护原住民利益,同时激发街区活力的途径。但有一点我们已经发现,凡是有官方宏观规划介入的,一般都没有好的结局。比如历史上像王府井那样有活力的隆福寺在改造完后就死气沉沉了,民间服装市场秀水街改造后的活力也不如从前。而我们在采访调查中又发现,事实上,没有人的初衷是要将这些老城区夷为平地或变得死气沉沉。这其中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一些潜规则的运行正是我们希望了解和记录的。一座城市的建成或目前一些产权关系极度混乱的老四合院活力的再造,事实上都面临一些与建筑本体无关的问题。(陈怡采访整理)“追踪大栅栏直到2008年”欧宁艺术家
大栅栏地区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南侧,东至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属宣武区管辖。这一地区典型的斜街布局是在金中都被毁、元大都新建后人们往返于新旧都之间自然走出来的,迥异于内城胡同整齐划一的网格肌理,具有外城自由发展的平民风格,也是这一地区久远历史的见证。
因为城市不断向郊区拓展,而大栅栏这种老城中心区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这一地区建筑限高的规划政策令发展商望而却步,旧房交易市场无法盘活,造成精英人群不断外移,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外地低收入移民大量涌入,这一地区的贫困和衰败现象开始凸显。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2005年7月公布的《北京城区角落调查》称,大栅栏人口密度为4.5万人/平方公里,居住极度拥挤,危旧房屋多,卫生状况恶劣,治安混乱,假货泛滥,流动人口众多,他们每天的食宿生活费不足8元,大栅栏地区已成为典型的贫民窟。
中国城市的私人空间越来越大,很多家庭开始拥有越来越大的客厅,但人们没有感到一种需要,要出去参与到城市生活中。大栅栏如果变成权贵居住的昂贵的房子,那普通人(外省人)如何与北京人分享首都?大栅栏的本地人瞧不起外地人,但外地人很勤快,经营餐馆,把这个区域的商业气氛营造起来了。大栅栏文化其实是外来人文化、移民文化。
“大栅栏计划”选定大栅栏地区进行定点和切片研究,主要聚焦于这一地区的历史文脉、贫困现实、社会组织、街区建筑和人文生态,采取一种群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征集志愿者参与调研、拍摄,以Workshop的形式展开地毯式工作。这项工作预计持续到2008年。今年12月11日,纽约的MOMA将首映我们的纪录片《大栅栏》。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论坛召开 下一篇:全球设计大腕创意成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