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omain(Zuid.cn) is for Sale:
当前位置:最大建筑 > 建筑风格赏析 > 漫步泉州,前朝旧影的隽永魅力

漫步泉州,前朝旧影的隽永魅力




袅袅南音,夜色里的唐宋弦歌


  中山中路遮天蔽日的绿荫和长长的骑楼,让逛街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当“泮宫”两个大字映入眼帘时,你才明白泉州文庙已经近在咫尺了。洙泗桥、夫子泉、明伦堂、大成殿,每一个名字都让人怀想千年泉州的文脉传承。至今那些奔赴考场的学子依然要喝一口夫子泉的水,向大成殿的孔子烧一炷高香,文庙就成了他们如有神佑的前程的起点。

  入夜,文庙广场上古榕树被绿色灯光照得比白昼青春许多,树下坐着一些戏迷,老的少的,相识的不相识的,他们不交头接耳,很认真地听着南音艺人在台上的倾情表演。文庙广场因为这曼声清歌的袅袅乐音而古意盎然。唐朝宫廷音乐在中原失传千年,却在闽南乡野找到栩栩如生的克隆版本,找到古乐悠远的回声,其间的神奇曲折恐怕只能猜想,不能描述了。

  在泉州欣赏南音,一是看静态的,二是看动态的。静态的南音在开元寺大雄宝殿横梁的斗拱上,二十四尊身披羽翼色彩斑斓的乐伎有飞天之势;静态的南音也在甘露戒台交叠上收的如意斗拱上,二十四尊乐伎手持丝竹管弦在欢欣地演奏,这是泉州人献给佛祖的精神供品。泉州开元寺的菩萨们个个嘴角蕴含着笑意,这千年的音乐大餐看来真能滋养笃定的佛性啊!

  动态的南音在泉州的街巷中,在闽南乡野的祠堂边,在红砖民居的院落里。那些互称“弦友”的南音爱好者,聚在一起,就是一场小型音乐会。他们手持的琵琶、二弦、洞箫、响板很多都是祖传的古物,他们对南音的痴迷也往往来自于儿时就开始的耳濡目染。“弦友”们聚在一起,常常不是为了演奏给外人听,即使搭了台像是正规演出了,他们也往往不在乎台下有几位观众。他们总是唱得一丝不苟,犹如在佛前的虔诚祷告。

  或许是因为泉州有南音的千年熏陶,泉州话有着悦耳的音韵,听着听着你就觉得眼前的宅院、石巷、榕荫都洒满了曼妙飘逸的音符。


两座古寺,千年里的佛光塔影


  一千三百年前,如今叫西街的地方,一棵小小的桑树显得多么脆弱,仿佛一阵大风就可以将它连根拔起。这棵桑树活下来了,活得比这个城市里的哪一棵树都老,甚至比哪一座建筑物都老。见过它年轻模样的也只有它身边的这个寺庙了。开元寺的神话色彩也依附于桑树之上。据说,唐代泉州富绅黄守恭之所以捐地盖寺,只因这棵桑树蹊跷地开出了白莲花,让他确信佛法无边。如今开元寺大殿上“桑莲法界”四个大字依然铭记着这一段神奇的历史传说。

  离桑树不远就是甘露戒台,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其层层叠叠的方形结构正好营造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氛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甘露戒台前有两棵硕大的菩提树开得无比繁茂,只见叶不见枝,就像大胖子只见下巴不见脖子。佛祖释迦牟尼就在这样的树下顿悟人生,实在有点不可思议,那些高挑的树似乎与西天乐土更接近些吧?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杭州新西湖全新导游图   下一篇:亦喜亦忧龙首山文物——数百年银岗书院完整喜人古建筑损毁易容令人忧心
好东西怎可一人独享? 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