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omain(Zuid.cn) is for Sale:
当前位置:最大建筑 > 建筑风格赏析 > 漫步泉州,前朝旧影的隽永魅力

漫步泉州,前朝旧影的隽永魅力



  泉州曾是唐宋时期中国的外向型大港口,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人带来的异域文化,给泉州带来了清朗开放的气息。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泉州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做法。比如开元寺有“百柱殿”之称的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这“百柱”就像“捡破烂”一样来自不同朝代、不同寺院,既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和蟠龙柱等,也有从已毁的元代印度教寺移来的十六角形灰绿岩石柱。这样的“百柱殿”都可以为泉州僧众所接受,开元寺的历代住持来自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不同宗派,也就可以理解了。

  开元寺里有很多宝贝,有的放在藏经阁里,是不让游客看的。好在寺里最大的宝贝,你可以尽情欣赏,那就是作为泉州标志的东西塔了。这两座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镂,每个雕像都形神兼备。泉州自古以来就多石雕之能工巧匠,盖一座东塔为何还要花10年时间呢?那是因为主持建塔的高僧都以质量为本,深明盖在城市中心的石塔是佛教信仰的根基。就这样,重达一万多吨的花岗岩被垒砌成檐角高翘凌空欲飞、塔壁人物浮雕栩栩如生的泉州标志。而 700多年的风吹雨打,甚至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撼动它的坚固。东塔被称为“中国石塔之王”,似也不像是泉州人自吹的。西塔略低于东塔,当然要屈居第二了。不过,泉州人倒是不厚此薄彼,俚语是这样说的:“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东西塔果然如高僧之愿,标志着泉州人的精神状态。

  比起开元寺来,承天寺要年轻些,它大约建于957年。承天寺的前身是一个官吏的后花园,天生就有更浓的诗情画意,瞧那“月台倒影”、“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景致,你就明白在这样的寺院修身养性,可以让人的精神更快进入佛祖要求的无欲无求的境界。

  承天寺的名气没有开元寺大,所以少了红尘俗念的窥探,多了专心致志的修行。即使到了今天,这里依然是一个只管诵经、不收门票的寺院。大家都说承天寺在南俊巷上,然而,你一路找去也寻不见像样的寺门。因为“月台”两字就算是它的门面了,这让人想到了它的前身即官吏的后花园。进了“月台”就是长长的巷道,古榕与古经幢交错其间,“榕径午荫"是巷道的诗意名称。走完这个巷道,真正意义上的承天寺门就到了。

  承天寺的建筑构成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层层递进,由小器到博大,不事张扬地让人领悟了佛法高远的境界。僧人们守着一尊阿弥陀佛铜像念念有词,这比真人略高的铜像重约1吨,是五代时期从印度迎奉来的圣物,如今全身已是斑驳铜锈,承天寺的僧人似乎并不急于将其抹上金粉,他们深知华丽的外表从来不是佛祖的追求。历史上承天寺高僧云集,说明寺院的门面再小也无关紧要。泓一法师的生与死,都与承天寺有关。生前他曾在这儿住过,在榕荫下冥思苦想过,在法堂上讲释过律宗经文,死后亦在这儿积薪荼毗,火化成佛。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杭州新西湖全新导游图   下一篇:亦喜亦忧龙首山文物——数百年银岗书院完整喜人古建筑损毁易容令人忧心
好东西怎可一人独享? 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