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Domain(Zuid.cn) is for Sale:
当前位置:最大建筑 > 建筑风格赏析 > 闽西南土楼乡村

闽西南土楼乡村



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登上石门槛,走过楼门厅(这里大都有舂米用的槌子,以及长长石凳供人小坐闲聊),面前便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中间有一口水井。楼门厅对面是祖堂,这里是土楼里祭祀、婚丧、议事的地方,显示了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是每家每户作饭、用膳和会客的地方;二层则是禾仓,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杂物;三楼以上才是卧室。也只有从三楼开始,才对外开一孔小窗。所有的房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条畅通无阻的走廊把它们紧紧地连成一个整齐的圆环,或者一个巨大的“口”字。这些土楼最早的建于唐代,宋代、元代建的也不少,明代的建筑则随处可见,但现存最多的还是清康熙年间至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其建筑材料是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其中红壤土为进一步加强粘性,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用足够的水彻底搅拌均匀,这也正是最为外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客家人就是用这些就地取材的材料,用简单的工具如夯杵、墙槌版和拍板等,夯起了一座座神奇的土楼。

那么客家人为什么要建造土楼呢?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是土楼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异地他乡,“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防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进攻,便聚族而居,建起了土楼。普通旅游者似乎十分乐意接受这种“防御说”,看着土楼便浮想联翩地想起刀光剑影的战斗故事。而多年来研究土楼文化的著名专家林嘉书则称此说大谬,他认为“防御说”是根本无法成立的,土楼客观上固然有防御的作用,但实际上建造一座土楼短者要两年,长者要十数年,盗匪洗劫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谈何防御?其实,从史料分析来看,客家先民南迁定居之后,远离了中原战火纷飞灾祸连年的环境,得到了相对的稳定与发展,其所处的山区要比沿海地区更少匪祸与天灾,收成更有保障。一座土楼造价不菲,倘无相当的积蓄,是建造不成的。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由半坡村的建筑模式转化而来。血缘传统、家族传统以及客家人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这才是土楼人建造土楼的“情感基础”。

作为普通旅游者,当然可以不必理会学术界的唇枪舌剑,我们只管看着惊奇就行了。跟着我,我们一起去看看几座特别著名的土楼――

神话般的民居

丰作厥宁楼,位于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是现存最大的圆土楼,楼体直径77米,楼高四层14.5米,每层均有72个房间,全楼共计288间房。这是当地叶姓家族两代人用了四十几年时间建造而成的,最多时住过700多人,现在还有200多人生活在里面。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走进三河古镇:亲近安徽第一民俗馆   下一篇:畅游埃及五大景
好东西怎可一人独享? 推荐给好友